400-651-8050

全国分校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前押题预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08-25 16:30:00
正图教育

考点1:著作思想【客观题】 著作思想部分主要考察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以及他们相对应的代表作。基本上全部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一一对应的记忆。

姓名

作品

地位/思想

苏格拉底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教学的人

教学方法:问答法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教育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学之父

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泛智教育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学的代言

实用主义

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考点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客观题、主观题】该部分主要考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察的形式主要是提供具体的案例或具体的语言,要求考生选择该案例体现了何种影响因素。同时谨防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

知识点表述: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物质基础)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外部客观条件)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动力因素)

例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B

考点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题、简答题】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了解如何针对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教育。

知识点表述:

顺序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阶段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不平衡性: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时机促进飞跃。

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个别差异性: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例题: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的看待学生求确定,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答案:B

考点4:课程的类型【客观题】课程的类型是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有涉及。需要考生把握课程的分类标准以及具体的课程类型。

知识点表述:

(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根据学习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例题:

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A

考点5: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主观题】记忆力的培养方法有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直接的考法为简答题,要求考生会打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方法。同时,也有可能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出现在案例分析的最后一问,以策略题的形式考察。

知识点表述: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考点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客观题、主观题】该部分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

知识点表述: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考点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客观题、主观题】桑代克的试误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核心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三大定律,同时还有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习定律对教学的要求。

知识点表述:

(一)观点

第一,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第二,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第三,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二)尝试——错误说的教育意义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虽然是从动物实验推导出来的,但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一理论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具体而言,对教育有以下指导意义:

一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二是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效果律)。

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四是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考点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主观题】奥苏伯尔的思想是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尤其是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知识点表述:

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②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考点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客观题、主观题】问题解决是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客观题可能会涉及思维定式、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同时还有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的内容。

知识点表述:

(一)客观因素: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二)主观因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情绪状态。

例题:

酝酿效应指的是“难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得到满意答案”的现象。下列不涉及酝酿效应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答案:D

考点10: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客观题、主观题】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客观题的考察形式经常给出具体的案例,让考生判断案例中的人处于何阶段。同时也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的具体内容。

知识点表述: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例题:

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答案:B

考点1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考点12: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考点13: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答:(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考点14: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答:在集中注意于某些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外部表现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注意。注意的最明显和较普遍的外部表现主要有:

(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感官通常会自然地朝向刺激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当注意一个声音时.耳朵会朝着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当注视一个物体时,视线会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目不转睛、举目凝视。这些现象都是注意的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动作会暂时停止。多余的动作暂时被抑制。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课,就会专心看黑板、记笔记、思考相关问题.相应地.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就会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到最紧张时.呼吸甚至会暂时停止.即所谓“屏息”现象:如看恐怖电影。

根据上述外部表现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集中注意。但注意的外部表现与内部状态有时并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看上去是在注意听课,实际上却在注意其他的事物。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注意集中,不能完全靠外在表现,而要根据其活动情况综合分析。

考点15:请简述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

答:(1)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作业、联系和复习。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客体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领会了的知识具体化。

(5)检查效果。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通过检查评定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方向和节奏。

考点16:简述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并说明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1)基本含义。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考点17: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学科知识水平。课程内容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义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需求,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考察。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着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考点18: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

(2)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

考点19: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需要,这些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通过集体活动,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的增加、同伴交往的深入,使儿童产生了友谊感。此外,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考点20: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正图介绍

正图教育是由北京中合正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公职类考试辅导品牌,主要经营项目有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十余类考试的笔试及面试的辅导培训机构。